- 信息来源:海陵区人民政府办公室
- 发布日期:2025-10-23 10:04
- 浏览次数:
今年以来,海陵区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,打出执法监管“组合拳”,通过推行包容审慎监管、引入社会力量监督、强化基层执法承接能力等举措,提升行政执法效能,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。
柔性执法,包容审慎减负担。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模式,动态调整行政处罚“三张清单”,根据企业违法情节、社会危害程度等细化免予处罚、从轻处罚、减轻处罚适用情形,将教育引导、警示告诫等非强制手段贯穿行政执法全过程。今年以来,累计对58起轻微违法行为依法免予处罚、对106起案件从轻处罚、对343起案件减轻处罚,为企业减免罚款金额超3000万元。同时,针对人工智能、低空经济等新业态新领域监管难题,创新运用非现场检查、大数据监测、分级分类精准检查等方式,既有效防范风险,又为新兴产业发展留足“试错空间”。
创新模式,全程监督促透明。创新行政执法监督模式,从海陵区重点企业、行业协会中选聘18名企业负责人及一线职工担任行政执法监督“先行官”,组织“先行官”深入市场监管、应急管理、生态环境等部门的涉企行政检查现场,通过“全程跟踪执法流程、实时监督执法行为、评价总结执法效果”机制,对执法人员的仪容仪表、执法程序、沟通方式等进行“零距离”监督,及时反馈执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,推动相关部门建立问题整改台账,进一步提升行政执法的透明度和公正性。
镇街赋权,基层执法强根基。全面梳理镇街赋权事项,对79项超出基层执法能力、与经济发展和实际需求不符的行政处罚事项予以收回,交由原赋权部门统一行使,确保保留的赋权事项与基层执法能力、市场主体诉求相匹配,真正实现“接得住、管得好、企业满意”。围绕保留的镇街行政处罚权事项,组织专题业务培训会,通过“政策解读+案例分析”等形式,重点提升执法人员业务水平,推动基层执法从“被动应对”向“主动服务企业、保障市场主体权益”转变,为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法治化营商环境筑牢基层执法基础。